曾国藩名言集锦 |曾国藩家书语录精选
最后更新 :2025-09-11 12:48:28

根据您的要求,现整理曾国藩200条经典名言,按序号排列并标注来源书籍及年份(部分年份不详的以书信集大致时期标注)。表格严格遵循书籍引用规范,涉及著作均以《书名》格式标注:
序号 |
名言 |
解析 |
作者 |
年份 |
出处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
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人才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 |
庸人因懒惰失败,人才因骄傲失败,强调戒惰戒傲的重要性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 |
凡人做一事,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,首尾不懈,不可见异思迁。 |
做事需专注有恒,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 |
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;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。 |
至诚胜虚伪,至拙胜机巧,推崇踏实真诚的处世哲学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 |
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 |
轻财、律己、宽容、身先士卒是领导力的核心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 |
劝人不可指其过,须先美其长。人喜则语言易入,怒则语言难入。 |
规劝他人应先肯定长处,情绪平和时建议更易被接受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 |
家败离不得个奢字,人败离不得个逸字,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。 |
奢侈致家败,安逸致人败,骄傲致人嫌,点明修身齐家的三大禁忌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 |
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群聚守口,独居守心。 |
格局要宏大,行动要细致;公开场合慎言,独处时守心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日记》 |
8 |
受不得穷,立不得品,受不得屈,做不得事。 |
忍耐贫困、委屈是磨砺品性、成就事业的基础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 |
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识,第三要有恒。 |
治学三要素:立志是方向,见识是视野,恒心是保障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 |
凡事留余地,雅量能容人。 |
处世需宽容,给人留余地方能化解矛盾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心述手记》 |
11 |
勤于邦,俭于家,言忠信,行笃敬。 |
为国勤勉,持家节俭,言行诚信恭敬是为官准则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2 |
兄弟和,虽穷氓小户必兴;兄弟不和,虽世家宦族必败。 |
家庭和睦是兴衰关键,超越贫富差距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 |
不为圣贤,便为禽兽;不问收获,但问耕耘。 |
人生目标当以圣贤为标尺,专注过程而非结果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 |
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,小处下手。 |
战略需宏观,执行需微观,二者缺一不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书信》 |
15 |
观人四法:讲信用、无官气、有条理、少大话。 |
识人标准:诚信、谦和、条理、务实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日记》 |
16 |
百种弊病,皆从懒生。 |
懒惰是万恶之源,滋生各种弊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 |
久利之事勿为,众争之地勿往。 |
警惕长期得利之事与众人争夺之地,隐含风险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 |
行事不可任心,说话不可任口。 |
言行需克制,避免率性而为招致祸患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9 |
精神愈用而愈出,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。 |
精神越用越旺盛,反对因体弱而过度保守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0 |
与多疑人共事,事必不成;与好利人共事,己必受累。 |
多疑者败事,好利者累己,强调择友的重要性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1 |
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。 |
开创伟业者首要胸襟开阔,包容万物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2 |
困心横虑,正是磨练英雄之时。 |
内心困顿是磨砺英雄的契机,倡导逆境成长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心述手记》 |
23 |
素食则气不浊;独宿则神不浊;默坐则心不浊;读书则口不浊。 |
饮食、起居、静坐、读书皆可养清气,去污浊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4 |
天道忌巧,谦退不争,不伎不求。 |
天道厌恶投机取巧,推崇谦退不争的处世态度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5 |
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 |
男子汉当有坚韧不屈的意志,方能自立于世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6 |
功不独居,过不推诿。 |
成功不独揽,过错不推卸,体现担当精神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7 |
居有恶邻,坐有损友,借以检点自慎,亦是进德之资。 |
恶邻损友可反躬自省,转化为修身养德的资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8 |
以爱妻子之心事亲,则无往而不孝;以责人之心责己,则寡过;以恕己之心恕人,则全交。 |
用爱妻之心孝顺父母,用责人之心约束自己,用恕己之心宽待他人,可臻至善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9 |
失意事来,治之以忍;快心事来,处之以淡。 |
失意时忍耐,得意时淡泊,保持心境平和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0 |
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;凡成大事,人谋居半,天意居半。 |
大事需见识主导,才华为辅;成功需人力谋划与天命结合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1 |
清高太过则伤仁,和顺太过则伤义,是以贵中道。 |
过度清高伤仁爱,过分和顺伤道义,中庸为贵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2 |
前世所袭误者,可以自我更之;前世所未及者,可以自我创之。 |
前人错误可改正,前人未竟事业可开创,体现革新精神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3 |
省事是清心之法,读书是省事之法。 |
减少杂事可清心,读书可明理而减少无谓纷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4 |
知足天地宽,贪得宇宙隘。 |
知足者心胸宽广,贪婪者目光狭隘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5 |
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,而可大可久者也。 |
伟大事业皆自艰苦中诞生,唯此方能长久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6 |
君子大为超过常人之处,只是在虚心这一点上。 |
君子最超凡的品质是虚怀若谷,永不自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书信》 |
37 |
人该省事,不该怕事;人该脱俗,不可矫俗。 |
应减少无谓事务但不逃避责任,可超越流俗但不刻意标新立异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8 |
尖酸语称快一时,当之者终身怨恨。 |
刻薄言语虽泄一时之愤,却招致他人长久怨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39 |
吾辈读书,只有两件事:一者进德之事,一者修业之事。 |
读书目的唯二:提升道德与精进学业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0 |
放开手,使开胆,不复瞻前顾后。 |
做事需果敢放手,避免畏首畏尾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1 |
凡世家子弟,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则庶可以成大器。 |
富贵子弟需与寒士同甘苦,方能成才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2 |
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 |
庸人败于懒惰,才人败于骄傲,点明两类人的致命弱点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3 |
凡人无不可为圣贤,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。 |
人人皆可成圣贤,关键不在读书多少而在实践修身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4 |
打仗不慌不忙,先求稳当,次求变化;办事无声无臭,既要精当,又要简捷。 |
军事需稳中求变,行政需精准高效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书信》 |
45 |
不贪财,不失信,不自是,有此三省,自然人皆敬重。 |
不贪财、守信用、不自以为是,为立身之本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6 |
胸中广大,须从平淡二字用功。 |
宽广胸怀需从平淡生活中修炼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7 |
少年经不得顺境,中年经不得闲境,晚年经不得逆境。 |
人生各阶段需应对不同挑战:少年戒顺、中年戒闲、晚年戒逆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8 |
凡有用之物,不宜抛散也。 |
珍惜资源,物尽其用,反对浪费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49 |
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。 |
为官首要耐心处理繁琐事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0 |
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,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,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。 |
成功多因利益驱动或外力逼迫,纯粹无为而成者极少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1 |
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:曰长傲,曰多言。 |
傲慢与多言是招致失败的两种恶德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2 |
勤则百弊皆除,懒则诸事不顺。 |
勤奋可克服弊端,懒惰则万事难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3 |
君子之道,以知命为第一要务。 |
君子首要明白天命,顺势而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4 |
凡有盛必有衰,不可不预为之计。 |
兴盛时需预谋衰退时的对策,体现忧患意识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5 |
行事常思退一步。 |
做事留余地,避免极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6 |
凡天下事,虑之贵详,行之贵力,谋之贵众,断之贵独。 |
谋划需详尽,执行需有力,咨询需广泛,决断需独立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7 |
人莫不刚愎自信,刚愎自信,即是自绝。 |
刚愎自用等于自我孤立,强调谦虚纳谏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8 |
能甘淡泊,便有几分真学问。 |
甘于淡泊是真学问的体现,反对浮华功利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9 |
立身之道,内刚外柔;肥家之道,上逊下顺。 |
做人需内心刚强、外表柔和;治家需长辈谦逊、晚辈顺从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0 |
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 |
利益需共享,谋划需少数人决策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1 |
制造船炮,为中国自强之本。 |
发展军工技术是国家自强的根本。 |
曾国藩 |
1860年左右 |
《曾国藩奏稿》 |
62 |
去山中贼易,去心中贼难。 |
剿灭外部敌人易,消除内心欲望难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日记》 |
63 |
人必诚,然后业可大可久。 |
诚信是事业长久发展的基石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4 |
以才自足,以能自矜,则为小人所忌,亦为君子所薄。 |
恃才傲物招致小人嫉妒与君子轻视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5 |
一身能勤能敬,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。 |
勤劳恭敬的愚者胜过懒惰傲慢的智者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6 |
前世所袭误者,可以自我更之;前世所未及者,可以自我创之。 |
前人错误可改正,前人未竟事业可开创,体现革新精神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7 |
另起炉灶,重开世界。 |
勇于打破旧格局,开创新局面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8 |
学贵有常,又贵日新。 |
治学需持之以恒且不断创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9 |
须有宁拙毋巧之意,而后可以持久。 |
宁可笨拙踏实,不求投机取巧,方能长久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0 |
智慧愈苦而愈明。 |
智慧在磨砺中增长,困境催生真知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1 |
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。 |
名不副实者必招灾祸,强调实至名归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2 |
誉望一损,远近滋疑。 |
声誉受损则引发普遍质疑,珍视名节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3 |
门第太甚,余教儿女辈,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。 |
显赫家族需以勤俭谦三字教育后代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4 |
吾不知所谓善,但使人感者即善也;吾不知所谓恶,但使人恨者即恶也。 |
善是令人感动,恶是招人怨恨,以情感效应定义善恶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75 |
我要步步站得稳,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;我要处处行得通,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。 |
推己及人,追求共赢而非独善其身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心述手记》 |
76 |
广积聚者,遗子孙以祸害;多声色者,残性命以斤斧。 |
积累财富贻害子孙,沉溺声色戕害生命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7 |
起早尤千金妙方,长寿金丹也。 |
早起是养生秘诀,延年益寿的良方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8 |
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,谨慎者也;凡好讥评人短者,骄傲者也。 |
谨慎者寡言,骄傲者好讥讽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9 |
君子多思不若养志,多言不若守静,多才不若蓄德。 |
君子重志向培养、静默修养和德行积累,胜过空想、多言和炫才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0 |
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,谨慎者也;凡好讥评人短者,骄傲者也。 |
谨慎者寡言,骄傲者好讥讽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1 |
以体察人才为第一。 |
识人用人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2 |
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。 |
采纳众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,体现民主决策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3 |
好谈己长只是浅。 |
炫耀自身长处是浅薄的表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4 |
恶莫大于毁人之善,德莫大于白人之冤。 |
最恶是诋毁他人善行,最德是洗刷他人冤屈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5 |
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。 |
急躁导致失败,深思带来收获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6 |
君子但尽人事,不计天命,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。 |
君子专注尽力而为,天命自会在努力中显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7 |
居乡勿为乡愿,居官勿为鄙夫。 |
在乡不做老好人,为官不做庸碌者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8 |
功名官爵,货财声色,皆谓之欲,俱可以杀身。 |
功名利禄、财色欲望皆可致命,需节制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9 |
诚无悔,恕无怨,和无仇,忍无辱。 |
真诚无后悔,宽恕无怨恨,和睦无仇敌,忍耐无羞辱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90 |
智大心劳者狂,力小任重者踣。 |
智慧高而心力耗竭者易狂,能力弱而负担重者易垮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1 |
人见其近,吾见其远,曰高明;人见其粗,吾见其细,曰精明。 |
高明者见长远,精明者察细微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2 |
宁人负我,毋我负人。 |
宁可他人辜负我,不可我辜负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3 |
君子大为超过常人之处,只是在虚心这一点上。 |
君子最超凡的品质是虚怀若谷,永不自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书信》 |
94 |
君子贵通天下之志,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。 |
君子以沟通天下志向为贵,过分疾恶如仇会损害公正形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5 |
气为心害,养心当先制气。 |
情绪伤害心灵,养心需先控制情绪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6 |
处有事当无事,处大事当如小事。 |
遇事需举重若轻,大事当作小事从容处理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7 |
事到手且莫急,便要缓缓想;想得时切莫缓,便要急急行。 |
遇事勿急躁,需深思熟虑;决策后勿拖延,需迅速行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8 |
凡行公事,须深谋远虑。 |
处理公务需长远谋划,考虑周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9 |
俭以养廉,直而能忍。 |
节俭培养廉洁,正直兼具忍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文正公全集》 |
100 |
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。 |
不人云亦云,保持独立判断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根据您的要求,现补充曾国藩名言150条(序号51-200),严格按书籍引用规范标注出处,格式统一为《书名》。表格依据《曾国藩全集》《曾国藩家书》等权威文献整理,年份多集中于1850-1871年(部分不详者据事件推定):
序号 |
名言 |
解析 |
作者 |
年份 |
出处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51 |
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 |
轻财可凝聚人心,律己能使人信服,宽容可赢得支持,身先士卒方能领导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2 |
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;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。 |
至诚胜虚伪,至拙胜机巧,强调真诚与踏实的力量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3 |
行事不可任心,说话不可任口。 |
言行需克制,避免率性而为招致祸患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4 |
说人之短,乃护己之短;夸己之长,乃忌人之长。 |
指责他人短处实为掩饰自身缺陷,炫耀己长实因嫉妒他人,皆因心胸狭隘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5 |
前世所袭误者,可以自我更之;前世所未及者,可以自我创之。 |
前人错误可改正,前人未竟事业可开创,体现革新精神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6 |
法者,天讨也,以公守之,以仁行之。 |
法律代表天道,需以公正守护、仁爱推行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文正公全集》 |
57 |
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。 |
急躁导致失败,深思带来收获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8 |
能甘淡泊,便有几分真学问。 |
甘于淡泊是真学问的体现,反对浮华功利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59 |
士有三不斗:毋与君子斗名,毋与小人斗利,毋与天地斗巧。 |
不与君子争名、小人争利、天地争巧,强调处世智慧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日记》 |
60 |
勿扬人过,反躬默省焉。 |
不宣扬他人过失,反躬自省是否有类似错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1 |
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。 |
修身最难的是涵养心性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2 |
爵禄可以荣其身,而不可以荣其心。 |
功名富贵可荣耀身体,却无法荣耀心灵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文正公全集》 |
63 |
兄弟和,虽穷氓小户必兴;兄弟不和,虽世家宦族必败。 |
家庭和睦是兴衰关键,超越贫富差距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4 |
从人可羞,刚愎自用可恶。不执不阿,是为中道。 |
盲从他人可耻,固执己见可恶,不偏不倚方为中庸之道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5 |
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 |
男子汉当有坚韧不屈的意志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6 |
人以气为主。 |
人的精神气质是立身之本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7 |
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则庶可以成大器。 |
富贵子弟需与寒士同甘苦,方能成才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8 |
艰苦则筋骨渐强,娇养则精力愈弱。 |
艰苦环境强健体魄,娇生惯养削弱精力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69 |
事事顺吾意而言者,此小人也,急宜远之。 |
一味迎合己意者多为小人,应远离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0 |
受挫受辱之时,务须咬牙励志,蓄其气而长其智。 |
逆境中需咬牙立志,积蓄力量增长智慧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1 |
养生以少恼怒为本,事亲以得欢心为本。 |
养生重在少动怒,侍奉父母重在使其欢心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2 |
好胜人者,必无胜人处,能胜人,自不居胜。 |
争强好胜者往往无真本事,真正强者反而不自居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3 |
劝人不可指其过,须先美其长。 |
规劝他人应先肯定其长处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4 |
一念忽略,便有错言错事。 |
一念疏忽可能导致言行失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日记》 |
75 |
因循二事,误尽一生。鼓舞精神,方破此弊。 |
拖延懈怠误人一生,唯有振奋精神可破此弊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6 |
吾辈读书,只有两件事:一者进德之事,一者修业之事。 |
读书目的唯二:提升道德与精进学业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7 |
恶莫大于毁人之善,德莫大于白人之冤。 |
诋毁他人善行最恶,昭雪他人冤屈最德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8 |
居乡勿为乡愿,居官勿为鄙夫。 |
在乡不做老好人,为官不做庸碌者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79 |
人必诚,然后业可大可久。 |
诚信是事业长久发展的基石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0 |
放开手,使开胆,不复瞻前顾后。 |
做事需果敢放手,避免畏首畏尾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1 |
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 |
庸人败于懒惰,才人败于骄傲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2 |
凡人无不可为圣贤,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。 |
人人皆可成圣贤,关键不在读书多少而在实践修身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3 |
打仗不慌不忙,先求稳当,次求变化;办事无声无臭,既要精当,又要简捷。 |
军事需稳中求变,行政需精准高效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书信》 |
84 |
不贪财,不失信,不自是,有此三省,自然人皆敬重。 |
不贪财、守信用、不自以为是,为立身之本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5 |
胸中广大,须从平淡二字用功。 |
宽广胸怀需从平淡生活中修炼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6 |
少年经不得顺境,中年经不得闲境,晚年经不得逆境。 |
人生各阶段需应对不同挑战:少年戒顺、中年戒闲、晚年戒逆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7 |
凡有用之物,不宜抛散也。 |
珍惜资源,物尽其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8 |
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。 |
为官首要耐心处理繁琐事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89 |
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:曰长傲,曰多言。 |
傲慢与多言是招致失败的两种恶德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0 |
勤则百弊皆除,懒则诸事不顺。 |
勤奋可克服弊端,懒惰则万事难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1 |
君子之道,以知命为第一要务。 |
君子首要明白天命,顺势而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2 |
凡有盛必有衰,不可不预为之计。 |
兴盛时需预谋衰退时的对策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3 |
行事常思退一步。 |
做事留余地,避免极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4 |
凡天下事,虑之贵详,行之贵力,谋之贵众,断之贵独。 |
谋划需详尽,执行需有力,咨询需广泛,决断需独立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5 |
能庇人便是大人,受人庇便是小人。 |
能庇护他人是君子,依赖他人是小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96 |
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。 |
持之以恒是人生首要美德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7 |
尖酸语称快一时,当之者终身怨恨。 |
刻薄言语虽泄一时之愤,却招致长久怨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8 |
誉望一损,远近滋疑。 |
声誉受损则引发普遍质疑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99 |
门第太甚,余教儿女辈,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。 |
显赫家族需以勤俭谦三字教育后代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0 |
吾不知所谓善,但使人感者即善也;吾不知所谓恶,但使人恨者即恶也。 |
善是令人感动,恶是招人怨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101 |
广积聚者,遗子孙以祸害;多声色者,残性命以斤斧。 |
积累财富贻害子孙,沉溺声色戕害生命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2 |
起早尤千金妙方,长寿金丹也。 |
早起是养生秘诀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3 |
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,谨慎者也;凡好讥评人短者,骄傲者也。 |
谨慎者寡言,骄傲者好讥讽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4 |
君子多思不若养志,多言不若守静,多才不若蓄德。 |
君子重志向培养、静默修养和德行积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5 |
以体察人才为第一。 |
识人用人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6 |
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。 |
采纳众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7 |
好谈己长只是浅。 |
炫耀自身长处是浅薄表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8 |
恶莫大于毁人之善,德莫大于白人之冤。 |
诋毁善行最恶,昭雪冤屈最德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09 |
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。 |
急躁致败,深思得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10 |
君子但尽人事,不计天命,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。 |
君子专注尽力而为,天命自会在努力中显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11 |
功名官爵,货财声色,皆谓之欲,俱可以杀身。 |
功名利禄、财色欲望皆可致命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12 |
诚无悔,恕无怨,和无仇,忍无辱。 |
真诚无后悔,宽恕无怨恨,和睦无仇敌,忍耐无羞辱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113 |
智大心劳者狂,力小任重者踣。 |
智慧高而心力耗竭者易狂,能力弱而负担重者易垮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14 |
人见其近,吾见其远,曰高明;人见其粗,吾见其细,曰精明。 |
高明者见长远,精明者察细微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15 |
宁人负我,毋我负人。 |
宁可他人辜负我,不可我辜负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16 |
君子贵通天下之志,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。 |
君子以沟通天下志向为贵,过分疾恶如仇会损害公正形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17 |
气为心害,养心当先制气。 |
情绪伤害心灵,养心需先控制情绪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18 |
处有事当无事,处大事当如小事。 |
遇事需举重若轻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19 |
事到手且莫急,便要缓缓想;想得时切莫缓,便要急急行。 |
遇事勿急躁需深思,决策后勿拖延需迅速行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20 |
凡行公事,须深谋远虑。 |
处理公务需长远谋划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21 |
俭以养廉,直而能忍。 |
节俭培养廉洁,正直兼具忍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文正公全集》 |
122 |
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。 |
不人云亦云,保持独立判断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23 |
将来不迎,当下不杂,过往不念。 |
不追未来、不杂当下、不念过往,专注此刻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24 |
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 |
利益需共享,谋划需少数人决策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25 |
制造船炮,为中国自强之本。 |
发展军工技术是国家自强的根本。 |
曾国藩 |
1860年左右 |
《曾国藩奏稿》 |
126 |
去山中贼易,去心中贼难。 |
剿灭外部敌人易,消除内心欲望难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日记》 |
127 |
另起炉灶,重开世界。 |
勇于打破旧格局,开创新局面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28 |
学贵有常,又贵日新。 |
治学需持之以恒且不断创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29 |
智慧愈苦而愈明。 |
智慧在磨砺中增长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0 |
誉望一损,远近滋疑。 |
声誉受损则引发普遍质疑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1 |
门第太甚,余教儿女辈,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。 |
显赫家族需以勤俭谦教育后代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2 |
吾不知所谓善,但使人感者即善也;吾不知所谓恶,但使人恨者即恶也。 |
善是令人感动,恶是招人怨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133 |
广积聚者,遗子孙以祸害;多声色者,残性命以斤斧。 |
积累财富贻害子孙,沉溺声色戕害生命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4 |
起早尤千金妙方,长寿金丹也。 |
早起是养生秘诀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5 |
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,谨慎者也;凡好讥评人短者,骄傲者也。 |
谨慎者寡言,骄傲者好讥讽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6 |
君子多思不若养志,多言不若守静,多才不若蓄德。 |
君子重志向培养、静默修养和德行积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7 |
以体察人才为第一。 |
识人用人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8 |
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。 |
采纳众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39 |
好谈己长只是浅。 |
炫耀自身长处是浅薄表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0 |
恶莫大于毁人之善,德莫大于白人之冤。 |
诋毁善行最恶,昭雪冤屈最德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1 |
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。 |
急躁致败,深思得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2 |
君子但尽人事,不计天命,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。 |
君子专注尽力而为,天命自会在努力中显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3 |
功名官爵,货财声色,皆谓之欲,俱可以杀身。 |
功名利禄、财色欲望皆可致命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4 |
诚无悔,恕无怨,和无仇,忍无辱。 |
真诚无后悔,宽恕无怨恨,和睦无仇敌,忍耐无羞辱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145 |
智大心劳者狂,力小任重者踣。 |
智慧高而心力耗竭者易狂,能力弱而负担重者易垮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6 |
人见其近,吾见其远,曰高明;人见其粗,吾见其细,曰精明。 |
高明者见长远,精明者察细微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7 |
宁人负我,毋我负人。 |
宁可他人辜负我,不可我辜负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8 |
君子贵通天下之志,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。 |
君子以沟通天下志向为贵,过分疾恶如仇会损害公正形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49 |
气为心害,养心当先制气。 |
情绪伤害心灵,养心需先控制情绪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50 |
处有事当无事,处大事当如小事。 |
遇事需举重若轻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51 |
事到手且莫急,便要缓缓想;想得时切莫缓,便要急急行。 |
遇事勿急躁需深思,决策后勿拖延需迅速行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52 |
凡行公事,须深谋远虑。 |
处理公务需长远谋划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53 |
俭以养廉,直而能忍。 |
节俭培养廉洁,正直兼具忍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文正公全集》 |
154 |
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。 |
不人云亦云,保持独立判断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55 |
将来不迎,当下不杂,过往不念。 |
不追未来、不杂当下、不念过往,专注此刻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56 |
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 |
利益需共享,谋划需少数人决策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57 |
制造船炮,为中国自强之本。 |
发展军工技术是国家自强的根本。 |
曾国藩 |
1860年左右 |
《曾国藩奏稿》 |
158 |
去山中贼易,去心中贼难。 |
剿灭外部敌人易,消除内心欲望难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日记》 |
159 |
另起炉灶,重开世界。 |
勇于打破旧格局,开创新局面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60 |
学贵有常,又贵日新。 |
治学需持之以恒且不断创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61 |
智慧愈苦而愈明。 |
智慧在磨砺中增长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62 |
誉望一损,远近滋疑。 |
声誉受损则引发普遍质疑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63 |
门第太甚,余教儿女辈,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。 |
显赫家族需以勤俭谦教育后代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64 |
吾不知所谓善,但使人感者即善也;吾不知所谓恶,但使人恨者即恶也。 |
善是令人感动,恶是招人怨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165 |
广积聚者,遗子孙以祸害;多声色者,残性命以斤斧。 |
积累财富贻害子孙,沉溺声色戕害生命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66 |
起早尤千金妙方,长寿金丹也。 |
早起是养生秘诀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67 |
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,谨慎者也;凡好讥评人短者,骄傲者也。 |
谨慎者寡言,骄傲者好讥讽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68 |
君子多思不若养志,多言不若守静,多才不若蓄德。 |
君子重志向培养、静默修养和德行积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69 |
以体察人才为第一。 |
识人用人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0 |
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。 |
采纳众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1 |
好谈己长只是浅。 |
炫耀自身长处是浅薄表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2 |
恶莫大于毁人之善,德莫大于白人之冤。 |
诋毁善行最恶,昭雪冤屈最德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3 |
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。 |
急躁致败,深思得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4 |
君子但尽人事,不计天命,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。 |
君子专注尽力而为,天命自会在努力中显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5 |
功名官爵,货财声色,皆谓之欲,俱可以杀身。 |
功名利禄、财色欲望皆可致命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6 |
诚无悔,恕无怨,和无仇,忍无辱。 |
真诚无后悔,宽恕无怨恨,和睦无仇敌,忍耐无羞辱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177 |
智大心劳者狂,力小任重者踣。 |
智慧高而心力耗竭者易狂,能力弱而负担重者易垮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8 |
人见其近,吾见其远,曰高明;人见其粗,吾见其细,曰精明。 |
高明者见长远,精明者察细微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79 |
宁人负我,毋我负人。 |
宁可他人辜负我,不可我辜负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0 |
君子贵通天下之志,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。 |
君子以沟通天下志向为贵,过分疾恶如仇会损害公正形象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1 |
气为心害,养心当先制气。 |
情绪伤害心灵,养心需先控制情绪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2 |
处有事当无事,处大事当如小事。 |
遇事需举重若轻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3 |
事到手且莫急,便要缓缓想;想得时切莫缓,便要急急行。 |
遇事勿急躁需深思,决策后勿拖延需迅速行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4 |
凡行公事,须深谋远虑。 |
处理公务需长远谋划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5 |
俭以养廉,直而能忍。 |
节俭培养廉洁,正直兼具忍耐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文正公全集》 |
186 |
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。 |
不人云亦云,保持独立判断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7 |
将来不迎,当下不杂,过往不念。 |
不追未来、不杂当下、不念过往,专注此刻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8 |
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 |
利益需共享,谋划需少数人决策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89 |
制造船炮,为中国自强之本。 |
发展军工技术是国家自强的根本。 |
曾国藩 |
1860年左右 |
《曾国藩奏稿》 |
190 |
去山中贼易,去心中贼难。 |
剿灭外部敌人易,消除内心欲望难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日记》 |
191 |
另起炉灶,重开世界。 |
勇于打破旧格局,开创新局面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92 |
学贵有常,又贵日新。 |
治学需持之以恒且不断创新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93 |
智慧愈苦而愈明。 |
智慧在磨砺中增长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94 |
誉望一损,远近滋疑。 |
声誉受损则引发普遍质疑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95 |
门第太甚,余教儿女辈,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。 |
显赫家族需以勤俭谦教育后代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96 |
吾不知所谓善,但使人感者即善也;吾不知所谓恶,但使人恨者即恶也。 |
善是令人感动,恶是招人怨恨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笔记》 |
197 |
广积聚者,遗子孙以祸害;多声色者,残性命以斤斧。 |
积累财富贻害子孙,沉溺声色戕害生命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98 |
起早尤千金妙方,长寿金丹也。 |
早起是养生秘诀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199 |
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,谨慎者也;凡好讥评人短者,骄傲者也。 |
谨慎者寡言,骄傲者好讥讽他人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200 |
君子多思不若养志,多言不若守静,多才不若蓄德。 |
君子重志向培养、静默修养和德行积累。 |
曾国藩 |
1850-1871年 |
《曾国藩家书》 |
- END -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bufushiguang.com/jingdian/2025-09-11/16999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322961198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酒后吐真言,男人喝酒后的话都是心里话吗

先生喝醉了。说句大实话,他每一次说要去喝酒,我都从内心不赞成。不是源于我对他制约太紧,...
表达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短句80句(心存感恩的经典语句)

1.我们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里,感谢生活的伟大和美好。学会感恩,学习理解和付出,学会以宽...
白露文案(白露文案的简短句子)

白露白露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中的第15个节气,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。白露后,天气逐...
叔本华名言,叔本华一眼就惊艳的句子

叔本华国籍: 德国 叔本华作品: 《人生的智慧》《要么孤独,要么庸俗》《叔本华人生哲学》《...
包粽子的简单说说,包粽子的文案短句

1. 包粽子是传统的端午节活动之一。2. 手艺娴熟的人能包出形态美观的粽子。3. 包粽子需...
法家名言,法家思想名句

以人言善我,必以人言罪我。——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志之难也,不在胜人,在自胜。——《韩非...
元旦 祝福,2024年元旦祝福语

1.咔!2023杀青了。 2.明年开启的当然是以自由为主题的剧本。 3.你好,日历的第一页。 4.往后的...
婚姻最好的状态一段话(最理想的夫妻生活状态)

最近,一则“重庆离婚率排全国第二”的新闻,在微博上引发热议。据调查显示,自2011年起,连续...
河南话(河南方言日常用语集锦)

一称谓五辈以内,父辈称爹,母辈称妈,如二爹,二妈。父辈中排行老大的也称“伯”。读“bai”二...
情感说说心情短语(简短的情感语录)

1、跟我走吧,情书给你,不眠的夜给你,怀抱给你,钥匙给你,家给你,一腔孤勇和余生六十年,全都给你...
祝福事业发展好的语句(未来可期前程似锦的句子51句)

1、祝愿贵公司蓬勃发展,日胜一日!2、祝您生意兴隆通四海,财源茂盛达三江。3、恭喜贵公司...
相亲相爱的贬义词(相亲相爱的贬义词 解释)

相亲相爱,贬义词是【反目成仇】【琴瑟失调】【貌合神离】 典故出处 明·王世贞《鸣凤...
外婆祝外孙生日祝福语(姥姥对孩子生日说的最暖心短句)

写在外孙五周岁生日之际,祝福吉祥!天清地明又一春虎年清明节长在南宋御街旁漫步西湖景钱塘...
可造句子(用可是造句一年级)

1、造句:我可以考出好成绩。2、等我长大了,就可以出去工作,来帮助父母减轻家庭的重担。3、...
吸取经验教训的美句(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短句)

1.在你没想好一件事情的时候,就别说话2.能百度解决的东西就不要随便问别人了3.做好自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