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老子名言名句及解读
最后更新 :2025-09-15 20:56:05
序号 |
名言原文 |
出处 |
直译译文 |
核心思想解读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 |
第一章 |
能言说的道非永恒之道,可定义的名非永恒之名。 |
真理超越语言局限,执着定义反失本质。 |
2 |
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 |
第八章 |
至高之善如水,滋养万物而不争。 |
以柔克刚,不争而胜的处世哲学。 |
3 |
治大国若烹小鲜。 |
第六十章 |
治国如煎小鱼,少翻动免破碎。 |
无为而治:政策需稳定,忌频繁扰民。 |
4 |
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 |
第五十八章 |
福祸相依,互为因果。 |
辩证思维: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,破除绝对化认知。 |
5 |
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 |
第四十章 |
万物从“有”生,“有”从“无”生。 |
“无”为万物本源,虚空蕴含无限潜能。 |
6 |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 |
第二十五章 |
人效法地,地效法天,天效法道,道效法自然。 |
宇宙运行终极法则:顺应自然规律。 |
7 |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 |
第三十三章 |
知人显智慧,自知方通透。 |
内省高于外察,认清自我是真正的强大。 |
8 |
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 |
第四十五章 |
至巧似笨拙,雄辩似木讷。 |
返璞归真:藏锋守拙的生存智慧。 |
9 |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 |
第六十四章 |
巨树从幼苗长成,高台由泥土垒起。 |
积累之功:宏大成就始于细微,否定急功近利。 |
10 |
吾有三宝: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 |
第六十七章 |
三宝为慈爱、节俭、不争先。 |
生存智慧:慈悲克制,以退为进。 |
11 |
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 |
第四十一章 |
至方无棱角,大器需久成,大音听无声,大象无形迹。 |
自然之美:极致境界超越感官认知。 |
12 |
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 |
第四十三章 |
至柔之物穿透至坚之物。 |
柔弱胜刚强:柔性力量可克刚性障碍。 |
13 |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 |
第四十四章 |
知足免屈辱,知止避危险。 |
节制欲望:避免过度索取招致灾祸。 |
14 |
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 |
第七十三章 |
天道如网宽疏,却无漏失。 |
自然公正:因果法则不可逃避。 |
15 |
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 |
第七十四章 |
民众不惧死,何以死威慑? |
暴政批判:压迫至极将引发反抗。 |
16 |
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 |
第四十章 |
循环往复是道运动,柔弱是道作用。 |
辩证法则:物极必反,柔弱为生存策略。 |
17 |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 |
第四十二章 |
道生混沌,混沌生阴阳,阴阳生和气,和气生万物。 |
宇宙生成论:万物源于道之演化。 |
18 |
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 |
第六十三章 |
轻易许诺少信用,视事过易多困难。 |
诚信实践:慎诺重行,敬畏事物复杂性。 |
19 |
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 |
第二十三章 |
狂风不吹整日,暴雨不下一宿。 |
自然规律:暴烈不可持久,暗喻暴政必亡。 |
20 |
功遂身退,天之道。 |
第九章 |
功成身退,合天道。 |
谦逊避祸:巅峰时隐退可保长久。 |
... |
...(精选至200条,完整表格见下方说明) |
... |
... |
... |
200 |
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 |
第八十一章 |
真实话不华丽,华丽话不真实。善者不争辩,争辩非善者。 |
真实本质:摒弃虚饰,回归本真。 |
序号 |
名言原文 |
出处 |
直译译文 |
核心思想解读 |
---|---|---|---|---|
51 |
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 |
第七十三章 |
天道如网宽疏,却无漏失。 |
自然法则的公正性:因果循环不可逃避。 |
52 |
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 |
第五十一章 |
道生成万物,德养育万物,物质赋予形态,环境成就发展。 |
万物生成四阶段:道为本源,德为滋养,形质为器,势境为成。 |
53 |
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 |
第六章 |
虚空神妙不灭,称为玄奥母性。玄奥母性之门,是天地的根源。 |
“无”的创生力:虚空蕴含无限生机,为万物本源。 |
54 |
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 |
第四十章 |
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,柔弱是道的作用。 |
辩证法则:物极必反为规律,守柔为实践策略。 |
55 |
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 |
第四十章 |
万物从“有”生,“有”从“无”生。 |
宇宙生成论:“无”为终极本源,超越实体存在。 |
56 |
道常无名,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 |
第三十二章 |
道永恒无名,质朴虽微小,天下无人能支配。 |
道的超越性:无名无相却主宰万物。 |
57 |
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 |
第三十四章 |
大道广泛流行,可左可右无所不至。 |
道的普遍性:充盈天地,不偏不倚。 |
58 |
道者万物之奥。 |
第六十二章 |
道是万物的庇荫。 |
道的庇护性:为万物提供终极归宿。 |
59 |
玄德深矣远矣,与物反矣。 |
第六十五章 |
玄奥的德深远啊,与万物同返本真。 |
德的本真性:回归质朴是万物共同归宿。 |
60 |
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。 |
第三十五章 |
道说出口来,平淡无味。 |
道的平凡性:超越感官体验,需用心体悟。 |
61 |
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。 |
第七十三章 |
天道不争却善于取胜。 |
自然法则的超越性:无为而无所不为。 |
62 |
道隐无名。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 |
第四十一章 |
道隐微无名。唯有道,善于施予并成就万物。 |
道的无私性:创生万物而不居功。 |
63 |
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。 |
第四十一章 |
至高之德如山谷般虚空,最纯净的白似含污垢。 |
德的包容性:虚怀若谷方能涵容万物。 |
64 |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 |
第四十二章 |
道生混沌,混沌生阴阳,阴阳生和气,和气生万物。 |
宇宙演化序列:从抽象到具象的生成链条。 |
65 |
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 |
第四十二章 |
万物背阴而向阳,阴阳二气交融成和谐。 |
阴阳辩证:对立统一构成宇宙基本秩序。 |
66 |
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 |
第七十七章 |
天道减有余补不足;人道却减不足奉有余。 |
自然公正 vs 社会不公:批判阶级剥削,呼吁天道公平。 |
67 |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 |
第一章 |
可言说的道非永恒道,可定义的名非永恒名。无名是天地始,有名是万物母。 |
语言局限性:真理超越名相,不可言诠。 |
68 |
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不改,周行而不殆。 |
第二十五章 |
有物混沌而成,先于天地存在。寂静空虚,独立不变,循环运行不息。 |
道的永恒性:超越时空的绝对存在。 |
69 |
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 |
第二十五章 |
广大则运行,运行则遥远,遥远则返归。 |
道的运动规律:循环往复是根本法则。 |
70 |
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 |
第二十一章 |
道作为存在,恍恍惚惚。恍惚中有形象,恍惚中有实物。 |
道的形质辩证:无形中含形,无物中含物。 |
71 |
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 |
第二十一章 |
幽深冥暗啊,其中有精华;精华甚真实,其中有信验。 |
道的精微性:虚空中蕴含生命本真。 |
72 |
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。 |
第十六章 |
知常则包容,包容则公正,公正则王道,王道则合天,合天则合道,合道则长久。 |
认知与境界:悟道者达至天人合一。 |
73 |
道法自然。 |
第二十五章 |
道效法自然。 |
终极法则:自然为最高范式。 |
74 |
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 |
第七十九章 |
天道无偏爱,常助善人。 |
道德因果:善行契合天道故得助。 |
75 |
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 |
第四十一章 |
上士闻道努力实行;中士闻道半信半疑;下士闻道大笑嘲讽。 |
认知差异:悟性决定对道的态度。 |
二、辩证思维(30条)
序号 |
名言原文 |
出处 |
直译译文 |
核心思想解读 |
---|---|---|---|---|
76 |
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 |
第五十八章 |
祸福相依,互为因果。 |
矛盾转化论:对立面相互渗透依存。 |
77 |
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 |
第五十八章 |
正再变为邪,善再变为恶。 |
价值相对性:善恶正邪非绝对。 |
78 |
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 |
第六十三章 |
处理难事从易处入手,做大事从细处做起。 |
方法论:化繁为简,积微成著。 |
79 |
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 |
第六十四章 |
安定易维持,未显征兆易谋划。 |
预见性:把握事物萌芽状态。 |
80 |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 |
第六十四章 |
巨树从幼苗长成,高台由泥土垒起,远行从脚下开始。 |
量变到质变:伟大成就始于细微积累。 |
81 |
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 |
第六十四章 |
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。慎终如始则不会失败。 |
持之以恒:成功需贯彻始终的谨慎。 |
82 |
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 |
第四十五章 |
最直似弯曲,最巧似笨拙,最善辩似木讷。 |
本质与现象:极致境界常显矛盾表象。 |
83 |
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,夷道若颣。 |
第四十一章 |
光明之道似暗昧,前进之道似后退,平坦之道似崎岖。 |
认知悖论:真理常反常识。 |
84 |
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 |
第四十六章 |
最大祸患是不知足,最大过失是贪得。 |
欲望批判:贪欲为痛苦根源。 |
85 |
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 |
第七十六章 |
军队逞强则灭亡,树木强硬则折断。 |
刚强之害:强硬易折,柔韧长存。 |
86 |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 |
第二章 |
天下皆知美为美,丑就显现;皆知善为善,恶就显现。 |
对立依存:价值判断产生对立面。 |
87 |
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。 |
第二章 |
有无互生,难易互成,长短相较,高下互显。 |
相对性原理:矛盾对立面互为存在条件。 |
88 |
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。 |
第三十六章 |
欲收敛必先扩张,欲削弱必先加强。 |
转化策略:促成对立面以达目的。 |
89 |
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 |
第三十章 |
事物壮盛则衰老,此不合道,不合道早亡。 |
盛极必衰:过度发展违背自然。 |
90 |
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。 |
第二十二章 |
弯曲反得保全,屈枉反得伸直,低洼反得充盈,破旧反得更新。 |
逆向智慧:退让中含进取之道。 |
91 |
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 |
第六十三章 |
轻易许诺少信用,视事过易多困难。 |
实践理性:重行动轻言辞,重困难轻懈怠。 |
92 |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 |
第五十六章 |
智者不多言,多言非智者。 |
认知与表达:真知超越语言。 |
93 |
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 |
第八十一章 |
真实话不华丽,华丽话不真实。 |
语言真实性:质朴语言承载真理。 |
94 |
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 |
第四十一章 |
最大声音听无声,最大形象无形迹。 |
超越感官:终极存在不可感知。 |
95 |
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。 |
第七十八章 |
弱能胜强,柔能克刚。 |
柔弱哲学:柔性力量终胜刚性。 |
96 |
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 |
第六十三章 |
处理难事从易处入手,做大事从细处抓起。天下难事必起于易,天下大事必起于细。 |
微观决定论:细节决定成败。 |
97 |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 |
第四十四章 |
知足免屈辱,知止避危险。 |
自我限度:节制欲望保全生命。 |
98 |
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。 |
第四十一章 |
最方正的无棱角,大器物需久成。 |
时间辩证法:伟大需经时间沉淀。 |
99 |
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 |
第五十八章 |
政治宽厚民风淳朴;政治严苛民风狡诈。 |
政治辩证法:宽松治理反得民心。 |
100 |
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 |
第六十三章 |
以无为态度作为,以无事方式行事,以无味品味滋味。 |
超越功利:无目的合目的性。 |
101 |
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。 |
第七十八章 |
天下最柔是水,攻坚克强却无敌。 |
柔韧力量:水德象征不争而胜。 |
102 |
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 |
第十六章 |
万物生长运作,我观其循环往复。 |
循环宇宙观:万物回归本源是必然。 |
103 |
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 |
第一章 |
玄奥又玄奥,是一切奥妙之门。 |
道的深邃性:超越理性认知的终极真理。 |
104 |
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 |
第八章 |
唯有不争,故无过失。 |
不争哲学:避免冲突得长久安宁。 |
105 |
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。 |
第五十五章 |
知和谐叫恒常,知恒常叫明智。 |
和谐本质:平衡是永恒法则。 |
三、处世智慧(30条)
序号 |
名言原文 |
出处 |
直译译文 |
核心思想解读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06 |
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 |
第十九章 |
保持本质淳朴,减少私心贪欲。 |
本真生活:摒弃浮华回归质朴。 |
107 |
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 |
第四十六章 |
知足的满足,是永恒满足。 |
心灵富足:内在满足超越物质。 |
108 |
强行者有志。 |
第三十三章 |
身体力行者有志向。 |
行动哲学:实践彰显意志。 |
109 |
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 |
第二十四章 |
自我夸耀者无功,自高自大者不长久。 |
谦逊价值:低调是成就的保障。 |
110 |
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 |
第五章 |
多言招致困窘,不如持守虚静。 |
沉默智慧:言语节制保全自身。 |
111 |
知我者希,则我者贵。 |
第七十章 |
懂我者稀少,效法我者珍贵。 |
孤独境界: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。 |
112 |
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 |
第十三章 |
受宠受辱都惊慌,重视大患如自身。 |
超然态度:超越外在评价体系。 |
113 |
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。 |
第八十一章 |
圣人不积蓄,尽力助人自己反更富有。 |
利他主义:给予反得丰盈。 |
114 |
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。 |
第二十七章 |
善行不留痕迹,善言无瑕疵可责。 |
无痕境界:自然作为不留斧凿。 |
115 |
知不知,上;不知知,病。 |
第七十一章 |
知自己无知是上等;无知却自以为知是病态。 |
认知谦卑:承认无知是智慧起点。 |
116 |
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。 |
第六十六章 |
江海成百川之王,因善处低下。 |
谦下力量:低位反成统领地位。 |
117 |
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 |
第二十二章 |
唯有不争,故天下无人能与之争。 |
不争策略:以退为进的至高境界。 |
118 |
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 |
第二十六章 |
重是轻的根本,静是躁的主宰。 |
生命根基:持重守静为根本。 |
119 |
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。 |
第二十四章 |
踮脚难久立,跨步难远行。 |
自然法则:违背本性难持久。 |
120 |
知止可以不殆。 |
第三十二章 |
知止可避危险。 |
自我限度:适可而止保安全。 |
121 |
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 |
第三十八章 |
大丈夫处身敦厚,不居浅薄;存心朴实,不居浮华。 |
人格选择:厚重朴实胜于浅薄虚华。 |
122 |
塞其兑,闭其门,终身不勤。 |
第五十二章 |
堵塞欲望孔窍,关闭欲望门户,终身不劳苦。 |
欲望管理:节制感官享乐得自在。 |
123 |
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 |
第四十八章 |
求学日益增加知识,求道日益减少妄为。减损再减损,达至无为境界。 |
两种路径:知识积累与心灵减负。 |
124 |
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;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 |
第二十章 |
众人明白清楚,我独糊涂;众人精明计较,我独淳朴。 |
反智倾向:混沌状态近道。 |
125 |
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。 |
第五十四章 |
善建立者不可拔除,善抱持者不可脱失。 |
持久之道:根基深厚方不可动摇。 |
126 |
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 |
第五十五章 |
含德深厚者,可比婴儿。 |
本真状态:回归婴儿般纯粹。 |
127 |
知足者富。 |
第三十三章 |
知足者富裕。 |
心灵富足:内在丰盈是真财富。 |
128 |
勇于不敢则活。 |
第七十三章 |
勇于不敢(不妄为)则活命。 |
审慎勇气:克制比冲动更需勇气。 |
129 |
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。 |
第七十一章 |
圣人无缺点,因他将缺点当缺点。 |
自我反省:正视不足是完善前提。 |
130 |
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 |
第八十一章 |
善者不争辩,争辩非善者。 |
行动至上:真善无需言语证明。 |
131 |
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。 |
第四十九章 |
诚信者我信他,不诚信者我也信他,此谓德性之信。 |
无条件信任:超越功利的人际态度。 |
132 |
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。 |
第五十八章 |
方正不割伤人,有棱角不刺人。 |
圆融境界: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。 |
133 |
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。 |
第五十五章 |
知和谐叫恒常,知恒常叫明智。 |
平衡智慧:和谐是生命常态。 |
134 |
圣人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处。 |
第七十七章 |
圣人作为而不自恃,功成而不居功。 |
无我境界:作为而不居功。 |
135 |
强行者有志。 |
第三十三章 |
身体力行者有志向。 |
实践精神:行动彰显意志。 |
四、政治哲学(35条)
序号 |
名言原文 |
出处 |
直译译文 |
核心思想解读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36 |
治大国若烹小鲜。 |
第六十章 |
治国如煎小鱼,少翻动免破碎。 |
无为而治:政策稳定忌扰民。 |
137 |
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 |
第七十四章 |
民众不惧死,何以死威慑? |
暴政批判:压迫至极必反抗。 |
138 |
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 |
第四十九章 |
圣人无固定心志,以百姓心志为心志。 |
民本思想:统治者应顺应民意。 |
139 |
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。 |
第五十八章 |
政治宽厚,民风淳朴。 |
治理效果:宽松政策培育淳朴民风。 |
140 |
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 |
第五十七章 |
法令越严苛,盗贼反越多。 |
法治悖论:苛法激化社会矛盾。 |
141 |
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 |
第五十七章 |
以正道治国,以奇谋用兵,以无为得天下。 |
统治策略:不同领域适用不同法则。 |
142 |
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。 |
第七十五章 |
民众饥饿,因统治者征税过多。 |
社会批判:苛税导致民生困苦。 |
143 |
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。 |
第八十章 |
国家小人口少。虽有器具却不使用。 |
理想社会:简朴自足的小国模式。 |
144 |
太上,下知有之;其次亲而誉之;其次畏之;其次侮之。 |
第十七章 |
最高统治者,民众仅知存在;次等民众亲近赞誉;再次等民众畏惧;最次等民众轻侮。 |
统治境界:无为而治是最高层次。 |
145 |
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。 |
第五十七章 |
我无为民众自化育,我好静民众自端正。 |
自治理论:减少干预激发自觉。 |
146 |
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 |
第六十五章 |
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祸害,不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福祉。 |
反智治国:摒弃权谋得长治久安。 |
147 |
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 |
第七十二章 |
民众不惧威压,则大祸乱将至。 |
统治危机:丧失权威预示动乱。 |
148 |
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 |
第六十六章 |
圣人在上位民众不沉重,在前领导民众不受害。 |
理想统治:领导者不构成负担。 |
149 |
大邦者下流,天下之牝。 |
第六十一章 |
大国应处下流,做天下雌性。 |
外交智慧:谦下姿态赢得归附。 |
150 |
治人事天莫若啬。 |
第五十九章 |
治理人事侍奉天,莫如俭啬。 |
治国原则:节俭是根本策略。 |
151 |
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 |
第三十一章 |
兵器是不祥之物,非君子所用。 |
反战思想:武力非治国正道。 |
152 |
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,是为天下王。 |
第七十八章 |
承受国家屈辱,是为社稷主;承受国家灾祸,是为天下王。 |
责任担当:统治者应承担苦难。 |
153 |
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 |
第六十五章 |
民众难治理,因其智巧多。 |
愚民政策:主张减少民众智巧。 |
154 |
圣人云:我无为而民自化。 |
第五十七章 |
圣人说:我无为民众自化育。 |
自治理论:减少干预激发自觉。 |
155 |
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 |
第三十章 |
以道辅佐君主者,不靠武力逞强天下。 |
和平主张:反对武力扩张。 |
156 |
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。 |
第五十七章 |
天下禁令越多,民众越贫穷。 |
自由经济:减少管制繁荣民生。 |
157 |
圣人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。 |
第六十四章 |
圣人以无欲为欲,不珍视稀有货物。 |
清廉政治:统治者应节制物欲。 |
158 |
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 |
第六十四章 |
安定易维持,未显征兆易谋划。 |
治国预见性:防患于未然。 |
159 |
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;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 |
第六十一章 |
大国谦下待小国,则取得小国;小国谦下待大国,则取得大国信任。 |
外交策略:谦下是国际关系智慧。 |
160 |
民之轻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。 |
第七十五章 |
民众轻死,因统治者奉养过厚。 |
社会不公批判:统治者奢侈导致民众轻生。 |
161 |
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。 |
第二十七章 |
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人被抛弃。 |
包容政治:人尽其才无弃才。 |
162 |
夫慈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。 |
第六十七章 |
以慈爱作战则胜,守卫则坚固。 |
仁德力量:慈爱胜于武力。 |
163 |
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 |
第二十九章 |
天下是神圣器物,不可强行治理。强为者败,强执者失。 |
政治敬畏:治国需顺应自然。 |
164 |
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我自然。 |
第十七章 |
功成事遂,百姓皆说我们自然如此。 |
治理境界:无为而治使百姓不觉干预。 |
165 |
朝甚除,田甚芜,仓甚虚;服文彩,带利剑,厌饮食,财货有余。是谓盗夸。 |
第五十三章 |
宫殿整洁,田地荒芜,仓库空虚;穿华丽衣,佩锋利剑,饱食美味,财货有余。此谓强盗头子。 |
腐败批判:统治者奢侈如盗匪。 |
166 |
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 |
第二十九章 |
圣人去除极端,去除奢侈,去除过度。 |
中庸治国:避免极端政策。 |
167 |
以无事取天下。 |
第五十七章 |
以无为得天下。 |
最高策略:无为赢得民心。 |
168 |
不尚贤,使民不争。 |
第三章 |
不推崇贤能,使民不争夺。 |
反精英政治:避免人为制造竞争。 |
169 |
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 |
第五十八章 |
政治严苛,民风狡诈。 |
治理效果:高压政策败坏民风。 |
170 |
民莫之令而自均。 |
第三十二章 |
民众无人命令而自均衡。 |
自然秩序:社会自有调节机制。 |
五、修养境界(40条)
序号 |
名言原文 |
出处 |
直译译文 |
核心思想解读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71 |
致虚极,守静笃。 |
第十六章 |
达心灵虚寂极致,守清静专一。 |
心灵修炼:虚静观照万物本质。 |
172 |
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 |
第十章 |
洗清玄妙心镜,能无瑕疵吗? |
内省功夫:净化心灵照见真理。 |
173 |
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 |
第十章 |
聚精气达柔和,能如婴儿吗? |
生命状态:回归婴儿般柔软。 |
174 |
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 |
第五十五章 |
含德深厚者,可比婴儿。 |
本真状态:回归婴儿般纯粹。 |
175 |
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。我独泊兮其未兆。 |
第二十章 |
众人欢欣,如享盛宴,如春游登台。我独淡泊无动于衷。 |
超然境界:超越世俗享乐。 |
176 |
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。 |
第二十章 |
众人明白清楚,我独糊涂。 |
反智倾向:混沌状态近道。 |
177 |
澹兮其若海,飂兮若无止。 |
第二十章 |
澹然如海,飘然似无止境。 |
精神自由:心灵如海辽阔。 |
178 |
众人皆有以,而我独顽似鄙。 |
第二十章 |
众人皆有所为,我独愚顽鄙陋。 |
守拙智慧:愚钝外表藏大智。 |
179 |
孔德之容,惟道是从。 |
第二十一章 |
大德之形态,唯道是循。 |
德道关系:德是道的体现。 |
180 |
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。 |
第五十四章 |
修道于自身,其德才纯真。 |
修养根基:修身是德性起点。 |
181 |
上德若谷,广德若不足。 |
第四十一章 |
上德如山谷虚空,广德似不足。 |
德性境界:虚怀若谷是真德。 |
182 |
为腹不为目。 |
第十二章 |
求饱腹不求悦目。 |
生活态度:满足基本需求非感官欲望。 |
183 |
不失其所者久。 |
第三十三章 |
不迷失根基者长久。 |
生命根基:持守本根得长久。 |
184 |
死而不亡者寿。 |
第三十三章 |
身死精神不亡者长寿。 |
精神永恒:思想超越肉体消亡。 |
185 |
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 |
第十章 |
精神形体合一,能不分离吗? |
身心合一:形神相守是修养境界。 |
186 |
知常曰明,不知常妄作凶。 |
第十六章 |
知常道叫明智,不知常道妄动招凶。 |
遵循规律:顺应天道避灾祸。 |
187 |
见小曰明,守柔曰强。 |
第五十二章 |
察见几微叫明,守持柔弱叫强。 |
微观洞察:见微知著是真明。 |
188 |
用其光,复归其明。 |
第五十二章 |
运用其光芒,返照内在明澈。 |
内观智慧:向外照耀不如向内观照。 |
189 |
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 |
第二十七章 |
善关闭者无门闩却不可开,善捆缚者无绳索却不可解。 |
无为境界:自然约束胜于人为强制。 |
190 |
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 |
第三章 |
以无为态度作为,则无不治。 |
无为而治:不干预反得大治。 |
191 |
和其光,同其尘。 |
第五十六章 |
调和光芒,混同尘世。 |
处世智慧:不露锋芒混同世俗。 |
192 |
圣人被褐怀玉。 |
第七十章 |
圣人外穿粗衣内怀美玉。 |
内藏境界:外在朴素内在珍贵。 |
193 |
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 |
第四十六章 |
知足的满足,是永恒满足。 |
心灵富足:内在满足超越物质。 |
194 |
强行者有志。 |
第三十三章 |
身体力行者有志向。 |
行动哲学:实践彰显意志。 |
195 |
自胜者强。 |
第三十三章 |
战胜自己才叫刚强。 |
自我超越:克服弱点是真强。 |
196 |
不失其所者久。 |
第三十三章 |
不迷失根基者长久。 |
生命根基:持守本根得长久。 |
197 |
死而不亡者寿。 |
第三十三章 |
身死精神不亡者长寿。 |
精神永恒:思想超越肉体消亡。 |
198 |
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 |
第四十八章 |
求学日益增加知识,求道日益减少妄为。 |
两种路径:知识积累与心灵减负。 |
199 |
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 |
第五十五章 |
含德深厚者,可比婴儿。 |
本真状态:回归婴儿般纯粹。 |
200 |
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 |
第八十一章 |
天道利物不害物,圣人之道作为而不争。 |
终极法则:创造而不占有,作为而不争夺。 |
- END -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bufushiguang.com/jingdian/2025-09-15/17059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322961198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菲茨杰拉德经典语录(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名句)

菲茨杰拉德国籍: 美国菲茨杰拉德作品: 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《崩溃》《那些忧伤的年轻人》...
立春寄语 不负春光(关于立春时节的短句)

1、万物生长,不负春光!2、春天是远道而来的浪漫。3、恰逢春日,一束鲜花,一面春光。4、充满...
转述句,转述句的改法与技巧

第一步:修改标点符号,先把双引号去掉,然后把冒号改成逗号。第二步:修改第一人称,如果在句子...
宋玉对楚王问(宋玉对楚王词的注释翻译)

宋玉对楚王问这是取自《古文观止》上的一篇文章。本文抒发的是宋玉孤芳自赏的思想。反映...
4个很有深意的哲理故事,幽默又有深度的小故事

Part1:真生气!刚才误加入一个博士群里。有人提问: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,砸到...
爆笑短笑话大全,32个十秒笑到断气的搞笑段子

笑话一:有一天,小明对他的朋友说:“我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减肥!”朋友好奇地问:“是什么方...
励志霸气高冷到爆的句子,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

1、有时候说了伤你的话,并不是想伤你的心。而是想让你明白,我还在乎你这个人。〖32字〗2...
简短看淡的个性签名(自由随性突然释然看淡一切个性签名)

1、看淡人生,是一种境界与豁然。涉世历事,有所为,有所不为,有所争,有所不争,有所求,有所不求。...
除夕句子(描写除夕的优美句子)

1、这一夜,饭桌旁的笑容,胜过天南地北的,所有风景。2、新的一年,愿山河无恙,人间皆安。烟火...
感谢你曾经来过,我会永远记得

作者:昕月蓝殇执笔,那最美的篇章,是有你的岁月。感谢你曾来过,我会永远记得,将所有的深情写...
世界上最顶尖最好的名言名句,大格局大智慧名言

一、苏格拉底1.活着不是目的,好好活着才是。2.人生在世,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只不过是一个人...
贵妃醉酒经典台词,贵妃醉酒台词完整版

《贵妃醉酒》是一首古风名曲,其中包含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,以下是其中的部台词完整...
名人名言20句简单,人生经典名句

1.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——孔子2. 身正不怕影子斜。——王阳明3. 锲而不舍,金石...
土味情话撩人大全(高情商特别撩的土味情话句子)

1. 莫文蔚的阴天,孙燕姿的雨天,周杰伦的晴天,都不如你和我聊天2. 你喜欢歌吗?哥也喜欢你3. ...
励志正能量语录经典短句,保持好心态的励志名句

1. 成功源于努力,奇迹发生在勇敢者身上。2. 人生没有捷径,只有不断努力的道路才通向顶峰...